2007年8月15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新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大墙内外携手 囚子之子福祉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陆爱民 郑建国

  日前,浙江第一监狱教育科和义乌市司法局都收到了义乌籍服刑人员任强(化名)的一封感谢信。任强在信中充满感激地说:“若不是监狱警官的热心帮助和司法局领导的真心援助,我的儿子可能已经失学,流浪街头……”

  家庭破碎囚子担忧
  2002年,任强因抢劫和盗窃罪被判入狱。不久,任强的妻子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生活压力,离家出走。
  妻子的离去使这个本已陷入困境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,任家只剩下因心肌梗塞引起中风而卧床不起的任父、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任母和未满11岁的儿子。任强的父母年老体弱,没有任何经济收入,一家人只能靠最低社会保障金维持生计。儿子就读的学校尽管也为他减免了部分学杂费,但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破碎家庭而言,孩子的未来仍然让他心忧。在监狱里的他牵肠挂肚、夜不能寐。但自己身陷囹圄,他也只能干着急。满怀心事的任强情绪低落,无心改造,一度成了监区里改造的“钉子户”。

  监地联手开展援助
  2004年,义乌市司法局帮教团到省一监对义乌籍服刑人员开展帮教活动。在帮教活动中,任强的家庭情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省一监教育科和义乌市司法局决定共同对任强的家庭进行援助。
  然而,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。由于任强的儿子年纪太小,加上家中已经有人在享受低保,因此根据当地政策孩子无法再享受低保。当司法局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省一监后,教育科长庄建中十分着急。他知道,这样的结果对于一名家庭困难的服刑人员来说意味着什么。因此,庄科长决定暂时不把这一结果告诉任强,而是决定亲自赶赴义乌,协商处理此事。
  监狱和司法局的努力引起了义乌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。尽管出于各种原因,任家的困难没能得到立即解决,但当地有关部门、任强儿子就读的学校以及任家所在的村两委都明确表态,会对这个特殊的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照。

  几经周折结局圆满
  之后,一心牵挂着此事的庄科长又多次打电话给义乌市司法局,向他们了解任家的一些情况,并请司法局务必将任强的家庭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。
  经过省一监和义乌市司法局的多方努力,今年年初,情况终于有了转变。鉴于任家的特殊情况,有关部门同意每月发给其儿子1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,同时,任强儿子就读的学校也决定免去他的全部学杂费。
  佳音传进监狱后,任强起先却还将信将疑:自己一个重刑犯,真能得到监狱和地方政府的如此关照吗?可儿子的来信彻底打消了他的疑惑,信中说:“爸爸,学校决定下学期还减免我的学费,我现在每月还可以领取低保金,那些叔叔阿姨都很关心我,常到家里来看我和爷爷奶奶。您放心吧,我等着您回家……”
  任强那颗悬了几年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抑制不住激动之情的他,当晚就请人给教育科和义乌市司法局写去感谢信。这名曾经的改造“钉子户”表示,自己虽然没文化,但也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,“监狱和政府这么关心我,我再不好好改造,那也不配做人了。”